家用防盗报警系统供应商 咨询电话:0755-33022995
企业动态
行业新闻
招商引资
企业周刊
解决方案
技术支持
0755-33022995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中国安防行业防盗报警器发展的四大历程
分享到:     浏览次数:3689次 2012/7/31

  文物之所以珍贵,缘于它的不可再生。因此,一直以来,文物保护工作都备受政府和国家领导的关注,作为文物工作者,更是身担一份重任。

  刘起富秘书长就是奋战在文物保护战线上的代表人物之一。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文物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工作,曾组织和亲自参与起草了诸多文物系统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文物安全工作者业务能力培训工作;文物系统开创了多个第一:第一个组织文物系统标准的制修订,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文物安全工作者培训工作;第一个推动文物风险等级评估和安防方案审核工作……

  非常有幸,“见证中国安防”专题组能走近刘秘书长,请他与我们共同探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安防。

  追溯安防起源 缘于文物保护

  “文物无小事”,这是与刘秘书长对话中笔者印象最深刻的。

  60年前,我国没有安防报警设备,防盗全靠人防。1959年8月16日清晨,故宫养性殿陈列的14页金册中的8页和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被盗。金册上面铸有满、汉文字,四角各有一联结用的小金环。这种皇家金册,不仅材质为纯金,其文物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完整的14页金册,居然丢失了8页,重达160两(市制)。玉雕花把金鞘匕首刀把镶嵌有玉石,刀鞘包黄金。是顺治帝和乾隆帝使用过的珍品。8页金册、5把宝刀被盗,在皇宫盗案史上也属罕见。故宫发生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起文物被盗案件。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故宫的文物安全问题,指示北京市公安局研究采用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防范。北京市公安局将任务交给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研制。在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人员的努力下,1960年,我国第一台声控报警系统诞生,在故宫珍宝馆开始安装投入使用。从此,填补了我国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防范的空白。在我国,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防范,是文物系统率先应用。

  社会发展进步 技术不断提高

  自1960故宫使用我国第一台报警设备后,技术防范陆续进入各个防范领域。回顾技术防范的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启蒙尝试实验阶段;二是普及发展阶段;三是规范完善提高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发尝试实验阶段。在1960年至1980年的20年时间里,防盗报警器刚刚进入防范领域,报警器还是新鲜事物。技术种类单一,误报率较高,效果不佳。当时报警器主机只有单一报警功能,探测器的种类只有单红外、声音报警等技术种类较少的报警探测器,技术防范处于开发尝试实验阶段。

  第二阶段是普及发展阶段。自1980年至1990年的十年里,由于我国执行改革开放的路线,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技术防范也同样得到飞速发展。技术防范在各个领域逐步普及和发展,报警技术研究速度加快。报警主机功能逐步健全,在单一报警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巡检、记录、储存、打印的功能。摄像机也开始用于防范领域。报警探测器由原来较少的技术种类,发展到声音、红外、微波、振动、玻璃破碎、门磁、双鉴、三鉴、多维驻波、泄露电缆、视频报警等多种技术。根据安防系统误报警的缺点和历史经验,提出了声音复核和图像复核。虽然报警技术种类多了,但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技术不成熟,标准不统一。安全技术防范工程仍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各单位实施的技防工程,基本上处于“三无”工程,即无设计方案,无图纸,无验收。只凭设计人员随意安装,接通调试后即交付使用。有的工程,长期调试达不到正常使用状态,不能正常运行;有的工程交付使用后,系统出现故障,由于无图纸,维修困难;甚至有的工程,自安装后,根本就没有正式投入正常运行,不能发挥应有的防范作用。

  第三阶段是规范完善提高阶段。自1990年至今,技术防范同其它行业一样,得到迅猛发展,多种高新技术进入安全防范领域,计算机已广泛普遍应用于报警领域。

  虽然技术防范普及发展较快,但全国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987年,公安部成立了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以下简称标委会),负责起草、修订安全防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988年12月16日,我国第一部安全技术防范的国家标准《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1989)发布,并于1989年9月1日实施。随后,具有指导意义的技防标准逐步制定。专门针对文物系统陆续制订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1992以下简称)《风险等级》,后修订为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16571-1996,以下简称《设计规范》)和《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文物部分,GB50348-200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标准对文博单位风险等级分类、防护级别要求、报警系统功能要求、组织措施、风险等级审定、设计方案审批及工程验收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

  安全技术防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标志着技术防范行业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为技术防范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

  服务文物保护 打击违法犯罪

  故宫博物院利用第一台声控报警系统后,1962年4月16日,自恃武功高强的案犯孙国范(男,36岁,河南人),窜入故宫珍宝馆养性殿,盗窃了金质“皇后之宝”和“广运之宝”印2枚,各种金质酒杯7件,重达24.25公斤。盗窃分子盗得珍宝后,报警器报警。孙犯携带赃物越墙逃跑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人赃具全。1962年11月3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孙国范犯反革命罪和惯盗罪,判处死刑。此案也是报警系统在我国文物系统首次发挥作用的案例。

  以后,故宫通过报警器报警几次抓获盗窃文物的犯罪分子,如:

  1980年2月1日,案犯孙银华(男25岁,湖北人)。闭馆后窜入故宫珍宝馆养性殿,盗窃“珍妃之印”一枚,金册重6.8公斤。报警器报警,孙犯被故宫值班人员当场抓获。1980年8月12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陈银华犯惯盗罪和逃脱罪,判处无期徒刑。

  1987年6月24日,故宫闭馆后,案犯韩吉林(男22岁,吉林人),潜入珍宝馆养性殿,企图盗窃金印,金印册。报警器报警,韩欲逃跑未逞,被值班人员抓获。1987年8月17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韩吉林犯盗窃罪,判处死刑。

  以上是报警器在故宫使用后发挥作用的实例。1962年后,北京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又先后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敦煌莫高窿安装了防盗报警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70年代以后,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防范,打击犯罪活动在我国各个领域逐步推广和使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技术防范得到迅猛发展。技术防范手段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并逐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文物安全形势严峻,各文物单位逐步普及使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文物系统每年都发生由于报警器报警当场抓获盗窃分子或终止盗窃文物犯罪活动的案例。如:1994年1月6日凌晨,一盗窃分子窜入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企图盗窃一武士俑头。盗窃分子跳下坑内正在用草绳捆绑俑头时,报警器立即报警,馆内保卫人员迅速出动,当场将盗窃分子抓获,盗窃未遂。又如1996年7月8日凌晨,曾在首都博物馆担任保安员的赵凤实(内蒙古人),窜入首都博物馆拟盗窃文物。刚进入院内,报警器报警,保卫人员当场将其抓获。又如1997年6月15日、1998年4月12日、2000年3月28日,沈阳故宫三次发生盗窃分子进入沈阳故宫内,报警器报警,保卫人员都是在第一时间当场抓获盗窃分子,盗窃未遂,避免了文物损失。山西省崇福寺、福圣寺,上海“一大”会址等多个单位均发生过3次以上非法入侵活动,报警器报警后,当场抓获非法入侵者或终止盗窃的案例。云南省博物馆2004年5月开始安装报警器,到10月仅5个月的时间,就通过报警系统报警和视频监控,两次成功抓获盗窃文物犯罪嫌疑人,一次避免了火灾事故的发生。由于报警器作用,文物系统每年都发生几起当场抓获盗窃分子或盗窃未遂的案例。技术防范已在文物安全防范,打击文物犯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物系统通过安防系统的普及和应用,馆藏文物被盗案件从七十年代每年发生100起左右,下降到现在的每年二三十起。安防系统在文物单位起的作用非常明显,功绩显赫。

  参与标准制定 规范工程管理

  1987年,标委会(SAC/TC100)成立后,国家文物局为通讯委员单位。1992年后,刘起富秘书长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委会聘为第三届、第四届标委会委员。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22局联合起草制定《风险等级》。1992年,经公安部批准的行业标准《风险等级》(GA27-1992)于1992年10月1日实行。安全防范行业标准的诞生和使用,文物系统是全国最早的行业之一。1996年,2004年,先后制定了《设计规范》(GB/T16571-1996)和《技术规范》(GB50348-2004文物部分)等国家标准。

  自1992年《风险等级》实行后,国家文物局非常重视标准的宣贯和落实工作。首先向全国文物系统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风险等级>达标工作的通知》,11月下旬,国家文物局、公安部22局在贵阳市联合召开了宣传贯彻《风险等级》大会,各省文物行政部门和公安主管部门负责文物安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为了让文物单位重视标准的贯彻落实工作和提高文物系统主管安全同志的业务水平,国家文物局自1991年至2005年,曾举办博物馆馆长、保卫处长和负责安防技术的同志培训班13次,全国参加培训的人员达800多人次。宣传贯彻标准,促进《风险等级》的达标工作。

  为了确保安防工程质量,扭转过去工程的“三无”现象,使安防工程规范化和标准化。自1991年开始,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22局联合成立“文物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审核组”,以后设立了安防专家库。专家由具有安防经验认真负责的同志组成。审核组对全国400多个一级风险单位安防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并组织专家对部分工程进行验收。同时向各地下发文件,要求各省级文物管理部门成立审核组,对本省二、三级风险单位安防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核。通过对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核和竣工验收,一方面使文物系统的工程质量提高了一大步。另一方面,使承担过文物单位安防工程公司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设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位曾在文物系统做过安防工程的公司领导说,我公司通过做文物系统的工程后,设计人员长了见识,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有了明的显提高。通过做文物系统的工程后,在社会上做任何安防工程都没有问题。同时还说,他们公司给其它系统设计的方案,去某省技防办去审批。当地技防办说,从来还没看到这样好的设计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物系统为社会上培养了安防设计人材,推动安防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自标准实施后,文物系统多次下发文件,要求文物单位抓紧落实《风险等级》的达标工作,要求一级风险单位在三年内达标,二、三级风险单位在五年内达标。在达标工作方面,有通知,有检查,有通报,有督办。同时下发文件,要求对不达标的单位不得举办展览,没有条件达标的单位,将其文物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指定达标单位集中保管。1995年后,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业务主管局多次联合对全国文物单位落实《风险等级》达标工作进行检查。2000年,对全国落实《风险等级》达标工作进行调查。对不达标的单位下发隐患通知书,并要求不达标单位的法人代表在隐患通知书上签字。然后,下发文件,将不达标的单位在文物系统进行通报。通过此项活动,有力的推动了落实《风险等级》的达标工作。

  依据《风险等级》规定,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业务主管局于1994年、1999年、2003年联合审定了三批1300多家一级风险单位。同时与公安部业务主管局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省文物、公安部门按标准规定,联合审定二、三级风险单位。并要求各地文物、公安部门联合狠抓落实《风险等级》的达标工作。

  文物系统从制定、宣传贯彻标准,组建专家组对安防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推动标准达标工作,对安防工程进行验收把关以及培训等工作,在全国起了个龙头和示范作用,得到公安部的好评。2000年,国家文物局被标委会评为先进单位,我本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尔后,许多地方公安技防办都仿照文物系统的作法,对安防进行管理,推动此项工作的。

  特色文物保护 促生新型产品

  近年来,全国田野石刻、古墓葬被盗窃、盗掘相当严重,又没有适合防范田野被盗窃、盗掘的安防产品。国家文物局自2000年开始组织北京世纪之星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陕西乐通实业有限公司等三单位研制针对田野文物、古墓葬防范的技防产品。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制的震动报警系统,于2003年在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博物馆安装试验,2004年9月通过验收。2004年,在湖北省荆门市纪山古墓群进行试点安装。2005年12月7日凌晨4时30分左右,纪山镇文物管理所值班人员发现4号监测点报警器报警,值班人员立即组织人员赴现场查看。发现距4号报警站东南方向500米处一个墓冢被炸开,形成垂直孔洞,并在孔洞附近发现盗墓工具,盗墓未遂。这是利用科学技术成功防止古墓被盗的第一个典型案例。

  北京世纪之星应用技术研究中心采用声音报警原理,研制了“声敏智能报警系统”,于2002年12月在河南省巩义市宋永定陵进行安装试验,经过一年多高低温试运行,系统稳定,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7月通过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合格。2004年9月12日,通过专家验收。目前,此设备已在河南、内蒙古等省区古墓群安装使用。

  陕西乐通实业有限公司采用震动原理和军工密封技术研制的防范古墓葬被盗安防系统,于2003年研制成功。该产品已分别通过了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企业产品备案(文件号QI610000-HI90135-2003)和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文件号:公京检第030459号)。该产品已在陕西汉昭帝陵平陵、北京十三陵定陵、新疆等地投入使用。

  回顾起来,文物系统在安防方面有五个第一:第一次使用报警系统的是文物系统(1962年),第一次发挥作用的报警系统是文物系统(1962年),第一个有标准的行业是文物系统(1992年),第一个组建审核组对安防方案进行审核的是文物系统(1991年),第一次在行业举办安防培训班的是文物系统(1991年)。

  综上所述,我国的安防事业起源于文物系统,文物系统是安防系统应用、普及的排头兵。安防系统在保护文物安全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物系统又带动和促进了安防系统的普及发展和提高。

关键字: 防盗报警器 安防行业防盗报警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深圳市智云时代电子有限公司 粤ICP备12048568号
Copyright 2002-2012 xiaoyuananf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